食用薄荷养殖方法?
一、食用薄荷养殖方法?
1.
光照:食用薄荷喜光,光照充足会促进植株的生长,光照不足会导致植株出现徒长等现象,所以冬季养殖时应将植株置于阳光充足的位置接受光照。
2.
温度:薄荷比较喜温暖的环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二十到三十度之间比较好,冬季需要移进室内进行养护。
3.
土壤:薄荷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高,土壤的排水性好,养分的含量比较高,透气一些,不会造成闷根的土壤比较好。
二、养殖食用薄荷如何杀飞虫
可用苍蝇粘纸放在盆面,只要有小飞虫飞向盆土表面时容易粘到纸上,可以减少大部分的小飞虫。
三、常见杨树病害?
一、杨树食叶虫病害
1.柳毒蛾:主要危害杨、柳科树木。危害严重时,能将叶片吃光,且有大量排粪,严重影响城市园林绿地的环境卫生。
2.杨扇舟蛾:幼虫群栖,1-2龄时常在一叶上剥食叶肉,2龄后吐丝缀叶藏匿其间,遇惊后能吐丝下垂随风飘移,3龄后逐渐向外扩散危害,老熟时吐丝缀叶作薄茧化蛹。由于幼虫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大发生时极易成灾。
3.杨小舟蛾:幼虫食叶片的表皮、叶肉,仅留叶脉,呈筛网状。严重时,杨树、柳树的大部分叶片被吃光,远望如火烧。
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Bt和病毒防治。地面喷雾树高在12m以下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0亿单位每亩阿维菌素600O-8000倍液。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即在害虫产卵初期,每亩3-4个放蜂点、放蜂量3-5万头。
2.化学防治。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打孔注药防治。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或25%杀虫双水剂等。用药量为每10cm胸径2-4mL原药或1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用泥封好注药口。利用害虫上下树,用10ml2.5%溴氰菊酯加10ml氧化乐果与11kg废机油混合,在树干上涂3-5cm宽的闭合环;2.5%溴氰菊酯与废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装用纸绳制成毒绳,在杨树胸径处绑缚2周,效果良好。在幼虫期喷15%灭幼脲烟雾剂防治(药剂和溶剂混合比例为1:1,用药量为1.2kg/hm2)或喷施20%灭幼脲Ⅲ号,每亩25g、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
3.人工防治。越冬(越夏)期,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对于尺蠖等成虫需爬行上树产卵的害虫,在成虫羽化前在树干梆扎塑料布等方法以防成虫上树产卵。
二、杨树枝干病害
1.杨腐烂型溃疡病,又称杨树烂皮病、杨树腐烂病,引起皮层腐烂、枝枯,严重地块可引起大片杨树死亡。发病后期的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情况下可从中挤出桔红色卷须状分生孢子角。杨树烂皮病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至寄主皮层上,多由伤口入侵。幼树、嫩枝和衰弱、有伤口的枝干较易感病。当树皮含水量不足60%时,发病严重。
2.杨水泡型溃疡病: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症状有三类:在光皮杨树品种上,多围绕皮孔产生直径1cm左右的水泡状斑;在粗皮杨树品种上,通常并不产生水泡,而是产生小型局部坏死斑;当在干部的伤口、芽和处发病时,形成大型的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坏死斑。
3.杨大斑型溃疡病:主要发生在主干的伤口和芽痕处,初期病斑呈水浸状,暗褐色,后形成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部韧皮组织溃烂,其下木质部也可变褐,老病斑可连年扩大,多个病斑可连接成片,造成枯枝、枯梢。
防治方法
1.性溃疡病防治
病斑刮涂。对于抗病性较强品种的病树,可用小刀或钉板将病部树皮纵向划破,划刻间距3-5mm、范围稍超越病斑,深达木质部。然后用毛刷涂以所选择的药剂(10%碱水、梧宁霉素、不脱酚洗油原液、10%双效灵1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100倍液、40%福美砷50倍液等),涂药后再涂以50-100ppm赤霉素,以利于伤口的愈合。
加强对杨树幼林地的栽培管理。改善立地条件,及时病死植株和枝条,及时修枝、间伐,防治蛀干害虫。
化学防治。发病高峰期前,可用1%溃腐灵稀释50-80倍液涂抹病斑或用注射器直接注射病斑处。还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40%多菌灵50倍液或2:2:100波尔多液等喷洒主干和大枝,阻止病菌侵入。秋末在树干下部涂上白涂剂(生石灰、食盐、水的配制比例为1:0.3:10)。
2.性溃疡病防治
在早春杨树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向苗木喷洒链霉素(600mg/kg)+树木防冻保护剂(1l0倍),防止杨树苗木遭受冻害,增加抗病性。
在杨树育苗插穗前,将插穗浸在链霉素(600mg/kg)树木抗病诱导水剂中浸泡24h。育苗用的种条感染该病,必须刮除病斑,并用300倍福尔马林液。
涂保护剂。对移栽大苗,早春刷白涂剂,或用硫合剂,或1:1:160波尔多液喷干,预防感染。
四、黄瓜病害的常见病害?
真菌性病害
黄瓜真菌性病害发病率高,为害严重。病害发生后,黄瓜植株出现组织坏死、腐烂等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病害。
①猝倒病
由德里腐霉侵染引起,一般在苗期发病,气温低、土壤湿度大时易发生,可导致烂种、烂芽以及幼苗根茎部受到重创而猝倒。
②根腐病
由甜瓜疫霉、尖镰孢、茄腐镰孢侵染引起,在黄瓜苗期与成株期内都会发生,可导致黄瓜根茎呈浅褐色腐烂状态,从而阻碍黄瓜的正常生长。
③霜霉病
由古巴假霜霉菌(感染引起,可发生在黄瓜生育期的任何阶段。主要为害黄瓜叶片,使其出现不规则黄斑并且逐渐干枯,湿度较大时病斑处产生颜色发黑的霉层,严重时所有病斑连片,整片叶片全部枯萎,俗称为“跑马干”。
④白粉病
病原菌为白粉菌属二孢白粉菌和单丝壳属单丝壳菌。苗期至结瓜期都可发生,但是易在生长后期或者植株衰弱时染病。该病害主要为害黄瓜叶片,使其黄化及组织衰老,但是此症状也会出现在茎和果实上。
⑤枯萎病
该病害由尖孢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引起,在黄瓜苗期至结果期都可能发生。高温情况下,发病初期的苗子出现倒伏现象,傍晚温度降低恢复正常,病情加重则会彻底枯黄萎蔫,茎秆腐烂猝倒。
细菌性病害
棚室黄瓜种植环境较为封闭,内部温度较高为细菌病害提供了适宜的发病条件,主要为害叶片,容易导致黄瓜组织坏死、腐烂甚至出现细菌溢脓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病害。
①细菌性缘枯病
在温度低、湿度大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生,经叶缘气孔、伤口直接侵入而发病,主要为害叶、果实、茎。叶片最易染病,先产生不规则状棕色水浸点再发展形成褐色点状病斑,最终可能会扩散到叶片中部形成大型水浸状病斑,使叶片因营养吸收受阻而坏死。
②细菌性角斑病
温度低、湿度大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顶部的水珠聚集落下后可重复传播,侵染叶片、果实、茎。侵染初期叶片正面会出现一个淡棕色的多角形水浸状斑点,之后斑点面积逐步增加扩大变为灰白色,脱落成孔。病菌侵入果实中,轻则可能导致果实干裂、腐烂,重则扩展至果实内部导致种子带菌。
③细菌性叶枯病
温度高、湿度大时发生严重,通过侵染叶片气孔及伤口进行传播,集中发生在黄瓜植株中下部功能叶。侵染初期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斑点并且叶片边缘开始褪绿,随着病害加重,病斑颜色逐渐变为褐色,最终叶片干枯死亡。
④细菌性圆斑病
属于高温高湿性病害,通过侵染叶片气孔或伤口发病。与叶枯病不同之处是侵染黄瓜叶片后,病斑先黄化后透明且变薄,菌脓在湿度大时不明显
病毒性病害
黄瓜种植范围广,种植品种多,成为很多植物病毒的寄主。病毒变异速度快并通过不同形式侵染寄主植物,致其减产甚至整株死亡。侵染我国黄瓜的瓜类病毒性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瓜类褪绿黄化病毒
通过烟粉虱以半持久方式在寄主植物之间快速传播,引起黄瓜叶片除叶脉以外的区域褪绿黄化,植株轻微矮缩,由下部开始逐渐向上发展,新叶无症状。
②小西葫芦绿斑驳花叶病毒通过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也可通过叶片相互接触或者人为活动进行机械传播。
可对植物造成系统性破坏,具体表现为:叶片出现环形褪绿斑、局部畸形坏死,果实畸形,口感僵硬味苦,黄瓜产量降低,商品价值下降。
③黄瓜花叶病毒可在多年生寄主植物上越冬并在来年侵染不同寄主植物,通过蚜虫以非持久性的传毒途径或机械摩擦等传播。
主要侵染黄瓜叶片,染病后的子叶会逐渐枯萎或者发黄,幼叶为深绿和浅绿相间的小花叶状并且褶皱增厚,情况严重则出现逆向反卷。茎节畸形,出现不同程度的伸长或缩短,可随叶片一起枯萎;果实出现绿色花斑且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凸起。
④黄瓜绿斑花叶病毒主要通过种子、土壤以及其他毒株的枝叶传播,分为常见的绿斑花叶染病和黄斑花叶染病2种。
染病初期的子叶呈亮绿与深淡的暗绿相间斑驳,病斑部位突然隆起后产生瘤状物,严重时会使植株的叶片扭曲缩小,从而导致植株整体矮化,果实也产生瘤状物成为畸形瓜,产量降低并且口感下降。
2 黄瓜病害综合防治
实际生产中解决黄瓜病害问题应先预防再防治,运用综合防治手段避免病害发生,只有理清病害发病原因,精准识别病害症状才能对症下药,控制病害。
农业防治
种植前尽可能选取抗病丰产品种,培育无毒苗。种植时地势最好选择高处、向阳、排水好的地块;种植期间及时清理作物周边的杂草,并对温棚进行清洁,减少病源;适当施用有机肥,黄瓜理论最高产量的有机肥施用量为23.56 t/h㎡,与20 cm左右厚度的表层土充分混匀;控制栽培株距,保证黄瓜合理的种植密度,株距可保持在25 cm左右,行距保持在50 cm左右;与非葫芦科作物轮作,有效降低土壤中细菌、真菌数量,降低病害发生概率。
五、食用薄荷
食用薄荷的好处和各种用途
薄荷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草本植物,其清新的气味和独特的口感使其在烹饪和药用领域中备受欢迎。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调味品,还具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健康益处。本文将探讨食用薄荷以及它的各种用途。
1. 提升口感
首先,食用薄荷可以为各种菜肴增添独特的口味。薄荷的清新香气和微酸味道能够平衡其他食材的油腻感,使菜品更加清爽可口。无论是在沙拉、果汁还是热茶中添加薄荷,都可以为食物提供独特的风味体验。
2. 促进消化
薄荷被广泛用作消化系统的辅助草药。它具有抗炎和镇静的特性,可以缓解胃肠道问题,并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你可以在饭前或饭后喝一杯薄荷茶,以改善消化功能,并减少胃部不适感。
3. 缓解呼吸问题
薄荷对于呼吸系统也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它含有一种称为薄荷醇的成分,具有祛痰和舒缓咳嗽的作用。吸入薄荷的香气或饮用薄荷茶可帮助缓解鼻塞、咳嗽和喉咙疼痛等呼吸道症状。
4. 提高注意力和警觉性
薄荷的香气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警觉性。它能够刺激大脑,并增加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思维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如果你在学习或工作中感到疲倦或缺乏集中精力,可以尝试闻闻薄荷精油或吃一颗薄荷糖来提神醒脑。
5. 改善口腔健康
薄荷对口腔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它具有抑菌和清洁作用,可以减少口腔中的细菌滋生,并预防蛀牙和口臭等问题。使用含薄荷成分的牙膏或漱口水,能够有效地改善口腔卫生,并给你带来清新的呼吸。
6. 缓解皮肤问题
薄荷对皮肤的好处同样不容忽视。它具有镇静和消炎作用,可以缓解皮肤炎症和过敏反应。如果你有皮肤刺痒、红肿或灼热感,可以使用薄荷精油进行按摩或应用薄荷膏来缓解不适。
7. 多种用途
除了食用以外,薄荷还有很多其他的用途。薄荷精油可以用于按摩、蒸汽疗法和芳香疗法等。如果你喜欢DIY护肤品,也可以在面膜、身体乳液和唇膏中加入薄荷精油,为你的皮肤带来清凉和舒适的感觉。
总之,食用薄荷无论是为了提升口感,促进消化,还是解决呼吸问题等,都有着明显的效果和多种用途。无论你是喜欢薄荷茶还是薄荷口香糖,都可以享受这种草本植物带来的益处。尝试将薄荷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将体会到它给你带来的清新和健康。
六、辣椒常见病害?
1.青枯病:可以通过叶面喷洒或土壤灌溉等方式进行防治;
2.疮痂病:可以通过使用病害抑制物、用吸湿纸包裹等方式进行防治;
3.炭疽病:可以采取病害防治资材喷洒、割除病叶清洗油污等方式进行防治;
4.叶霉病:可以通过采用药膜、复合型剂等方式进行防治;
5.菌核根腐病:可以在种植过程中降低灌溉频率、使用病害防治资材等方式进行防治。
在种植辣椒的过程中,应保持充足的阳光和空气流通,避免过度浇水和过度施肥等问题,同时定期检查辣椒植株的状况,对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减少辣椒病害的发生。
七、南瓜常见叶面病害?
一、南瓜常见叶面病害是白粉病,南瓜是瓜类白粉病中受害最大的一种瓜类。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片表面多被白粉状物覆盖,致光合作用明显受阻,严重的叶片枯黄乃至焦枯,影响南瓜结实。
二、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目前种植较多的日本夷香南瓜、锦栗南瓜、桔红南瓜有一定的抗病性,但要做好提纯复壮工作,选用无病种苗。
2.种子消毒:播前先在阳光下晒种1-2天,以杀灭表皮杂菌,提高发芽势;用50℃-55℃温水搅拌浸种30分钟,温度降低到30℃继续浸种8-10小时,再放入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30分钟,冲净后在28℃-30℃下催芽48-72小时,露白时播种。
3.加强管理,合理施肥: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伸蔓期一般不追肥,果实膨大期追施肥料,并保持土壤湿润,雨后及时清沟排水。及时摘除基部病、老黄叶,并深埋或集中烧毁。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增强植株抗逆性。
4.药剂防治:4月下旬-7月适时用药防治。小苏打既能防病害,又能促进生长,且使南瓜产量提高10-20%。喷雾时尽量使用小孔径喷片,以降低叶片表面湿度。
八、冬瓜常见病害?
1、疫病
该病主要危害茎、叶和果实,在幼苗茎基部发病后,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部上端的叶片逐渐会枯萎,后期直接死亡,湿度大时,病斑还会迅速蔓延而腐烂,果实被害呈下凹水渍状病斑块,很快扩展全果而呈软腐状,并出现白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预防为主,平时种植朋友们需要多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发生病害前,需要在苗期喷施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美邦双伏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效果显著。
2、枯萎病
该病主要在多雨的季节多发,品种抗病力不强,都会引起该病发生,苗期发病时茎、叶柄变褐色,叶片边缘黑褐色,卷缩,基部的叶片变黄,根和茎部维管束变褐,后期全株枯萎。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种植,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拔除病株,防止病源传播,枯草芽孢杆菌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效果非常不错。
3、炭疽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茎、果实,受害时叶上出现黄白色圆形斑点,后变褐色,有同心圆纹,后期变干枯易破裂。果实染病后,病斑会凹陷,并龟裂。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条件好的地方种植,并及时清除清除病叶、病果,药剂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均匀用药,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九、番茄常见病害?
番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但也容易发生各种病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番茄病害:
1. 疮痂病:表现为叶片和果实上的圆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疮痂状坑洼。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病菌过多造成的。预防方法是加强管理,保持通风透气,保持土壤湿润度适宜。
2. 疫病: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大片坏死。主要是由于气温潮湿、空气湿度大、浇水过多等原因造成的。预防方法是保持通风透气,避免浇水过多,及时清除病株。
3. 白粉病:表现为叶片和茎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物,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萎缩、枯死。主要是由于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土壤湿度过高等原因造成的。预防方法是加强管理,保持通风透气,保持土壤湿润度适宜。
4. 网纹病毒病: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或白色网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形、生长受阻。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预防方法是加强管理,及时清除受感染的病株。
5. 黑斑病:表现为叶片和果实上出现黑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腐烂。主要是由于病菌侵入造成的。预防方法是加强管理,保持通风透气,避免浇水过多,及时清除病株。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
十、竹子常见病害?
竹丛枝病:
发生此病的竹种有佛肚竹、淡竹、水竹、刚竹、桂竹、麻竹等。感病的竹子小枝细长、菱生状,叶变小成鳞片状。2-3年后又进行二次或三次分枝。节间变短,如此继续分枝到两年以后形成鸟窝状,丛生成团下垂。从5月下旬到7月间,有时9月-10月间,在叶鞘包裹的裂缝处生出细小粒状物,在高湿条件下生成黄色的分生孢子角,竹竿生长衰弱,发笋逐年减少,重病植株可逐渐枯死。
防治方法:竹丛枝病只是局部新梢生长点受侵染,鞭竹一般不带病,彻底剪除带有病菌的病枝梗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初发生丛枝病的竹林效果更好。